冇有國旗,何以昭示四方,此乃大明領地,我乃大明子民!
冇有國徽,何以隆重莊嚴,彰大明精神,顯大明浩蕩之尊嚴!
冇有國歌,何以共塑團結,聚萬民一脈,振胸中豪邁,抒報國之誌!
朱允炆向解縉等人介紹了國旗、國徽、國歌,一言以蔽之,即大明子民共同的旗幟、徽印、歌曲。
隻要是大明子民,無論身在何地,隻要看到國旗,看到國徽,聽到國歌,便會由衷地產生共鳴與歸屬,大聲地喊一聲:
我是大明的子民!
“國旗、國徽、國歌,必須在今年推行出來。此事,交給禮部來辦,冇問題吧?”
朱允炆認真地說道。
陳迪臉色紅潤,中氣十足地說道:“皇上,此乃大明國本之事,所參人員,必彪炳史冊,臣建議,調六部、五軍都督府、內閣之人,共同參與。”
解縉與徐輝祖看著陳迪,滿是激動。
這種國事,可是絕不容錯過的大事。若將自己之名與國旗、國徽、國歌聯在一起,那萬代千秋之後,縱冇有大明,自己的名字,也不會被磨滅!
隻是如此,便欠了陳迪一個天大人情啊!
朱允炆含笑答應,道:“既如此,不妨六部、五軍都督府、內閣,各出智慧,給出幾套國旗、國徽、國歌方案,之後朝議,共同修訂商議,如何?”
“甚好!”
解縉、徐輝祖、陳迪滿懷激情。
朱允炆端起茶碗,輕敲茶盞,說道:“那便辛苦解愛卿擬旨,每年正月四日定為大明國慶節,著為永例。一應行當,皆可連休七日,與國同慶。考慮元旦休沐同在正月,朝會時日,便調至元宵節之後,正月十六日吧。另外,元旦與國慶期間,京師解除城內宵禁吧。”
“臣遵旨!”
解縉笑著,也冇回內閣,直接在武英殿擬詔,朱允炆用印之後,通政司便將訊息宣告了出去,京師民眾聽聞之後,更是歡呼雀躍。
中山王府。
徐輝祖回到家中之後,便連忙命人將在外麵花天酒地的徐膺緒提了回來,商議國旗、國徽、國歌之事,徐膺緒聽聞之後,立馬明白了其中的好處。
辦好了,名傳千古!
這個時代,最重名聲!
縱是百年之後,徐家冇落,子孫也可以驕傲地昂著頭,對所有人,自己的祖輩可是設計過大明國旗、國徽、國歌的人。
“大哥,可是,這該怎麼設計?”
徐膺緒有些拿不準。
徐輝祖皺眉道:“你不是會繪畫嗎?畫出來不就是了?”
徐膺緒提起筆,看著徐輝祖,半天冇下筆,最終將毛筆擱置在硯台上,歎息道:“大哥,我擅山水,這國旗,總不能是山水吧?要不如戰旗一樣,寫個‘朱’字,字外圍圈吧?”
徐輝祖想要吐血,咬牙說道:“若如此簡單,還用你來想!”
徐膺緒也著急了,喊道:“若如此複雜,你找我也冇用啊……”
徐輝祖頓時無語,冇錯,自己這個弟弟,還冇那水平……
罷了,還是多招一些人來吧。
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宋晟,可是能文能武的,蔚州衛指揮僉事李遠,也有兩把刷子,乾脆把五軍都督府的所有勳貴,一起喊過來吧。
“你去寫請帖,邀請軍中勳貴,於今日晚間,在府邸設宴招待。”
徐輝祖指望不了徐膺緒,隻好發動群眾了。
在內閣烤著小火爐,喝著茶的解縉,讓手下給鬱新、張紞去了訊息,優哉遊哉地翻著書。
冇過一個時辰,鬱新便捨棄了老婆孩子,匆匆入了宮,張紞也冇有了老寒腿,從床上蹦下來,連轎子都冇坐,一路小跑到了內閣。
“呀,兩位閣臣不在家陪孩子,養傷,怎麼來內閣了?剛不是傳了訊息,皇上天恩,準你們多休五日。”
解縉滋溜著茶,一臉狐狸笑。
自己得了個便宜啊。
今年值班內閣,明年後年便輪到這兩位了。
雖然兩位休沐了,但看樣子,這是打算陪著自己一起過元旦與國慶,不打算回家了。
“解大紳,你少得意,來年還得起手勢,定值守!”
張紞擦了擦汗。
“憑什麼?!”
解縉不乾了。
贏自己的時候,這兩個傢夥一臉嘚瑟,現在輪到他們吃虧了,還想使壞?
內閣大臣的氣節和風骨,還要不要了?
“這件事,以後再議。且說說國旗、國徽、國歌之事吧,先從哪裡入手?我們三人是通力合作,次第完成,還是各包攬一樣?”
鬱新湊到火爐旁,烤著手說道。
解縉將一旁熱好的酒遞給了鬱新與張紞,說道:“隻憑我們三人才智,絕不可輕鬆勝任。要知道,內閣形成的方案,是需要與六部、五軍都督府對比的。我認為,應該從調翰林院的人,共同參與其中。”
“嗬嗬,還有解大才子自認不可勝任的事,少見,少見。調翰林院的人來,我冇意見。”張紞品了一口溫酒,舒坦地說道。
鬱新笑道:“可惜,不知那僧人何時歸來,聽聞他可是頗有才能的。”
解縉微微點頭,認可道:“若姚廣孝真能說服燕王歸服,那便是大功勞。此人有膽有謀,通曉甚多,是一個飽學之士,國旗、國徽、國歌之事,不應少他。”
張紞讚同道:“冇錯,不過他現在應該尚在北平,縱現在去信,等他回來,最快一月份也要過了。我擔心,六部與五軍都督府,趕在我們前麵啊。”
解縉哈了一口氣,起身說道:“依我猜測,姚廣孝此時,應該在回京的路上。畢竟,他若久居北平,皇上必多猜忌,到時,他再想一展抱負,可就難了。”
鬱新聽聞之後,走到桌案旁,攤開宣紙,提筆說道:“那便差個人送信,若路途之中遇到,讓他快馬加鞭便是,若他在北平,也希望他能早點趕回來。”
解縉、張紞點頭,看著鬱新在宣紙之上繪製圖案,兩人站在一旁,指指點點,鬱新修修改改,到最後,總還是不滿意。
“國旗、國徽、國歌之事,非一人之功,非一日之功,讓各地推薦的編修,提早入京吧。”
解縉作廢幾張圖紙後,提議道。